孩子一放假,在家呆的时间就长了,本来的母慈子孝,很有可能在这个假期里变得两看相厌。
这不才放假的第一周,小区妈妈群里的抱怨声达到了顶峰:天天在家鸡飞狗跳,叫他写作业假装听不见,叫他别玩手机立刻翻脸,好好说不听,发脾气又后悔,什么时候能开学啊?
其实,暑假本应是修复亲子关系的黄金期,却被较劲消耗成了战场。想要缓和家庭氛围,不妨试试这三种方式,让暑假真正成为充满笑声的亲子时光。
一、让孩子从对抗者变参与者
琳姐家的儿子小宇,暑假第一天就和妈妈展开了拉锯战。琳姐拿着排满补习班和作业的计划表,小宇却把笔一扔:“我不做你的机器人!”
后来琳姐在家长课上学了个方法,晚上把计划表换成空白的 A4 纸,坐在小宇身边说:“这是你的暑假,你先说说每天必须留多少时间玩?”
小宇眼睛一亮,立刻用荧光笔圈出 “每天下午 3 点 - 5 点”。琳姐接着说:“那我们把作业和钢琴时间放在其他格子里,你觉得早上写作业效率高,还是晚上?”
没想到小宇主动提议:“我早上写数学,晚上读语文,这样下午就能去小区和同学玩。” 更意外的是,他还在周末栏里画了个电影胶片:“我们能每周六晚上看一部电影吗?”
展开剩余74%那张合作清单贴在冰箱上后,小宇几乎没让妈妈催过作业。有天下午下雨没法出去玩,他居然自己把科学实验手册拿出来做。
当孩子觉得自己是计划的主人而非执行者,对抗自然就少了,毕竟,谁会和自己制定的规则较劲呢?
二、用共同体验替代说教
邻居张哥以前总说儿子 “沉迷游戏,一说就炸”,直到暑假里的一次钓鱼。那天张哥本想趁机教育儿子做事要专注,结果自己钓了半小时没动静,儿子却哼着歌摆弄鱼竿,突然喊:“爸你看!小鱼咬钩了!”
后来张哥发现,钓鱼时的闲聊比平时的谈话有效多了。儿子会主动说班里谁总抄作业,张哥没评价,只说:你小时候也抄过数学题,后来自己发现没意思;
儿子抱怨妈妈总说他房间乱,张哥笑着说:我像你这么大时,床底下全是漫画书,你奶奶天天念叨。
没有说教,没有对错,却在鱼线的起落间,让孩子觉得爸爸懂我。
其实暑假里的无目的快乐最能拉近距离:一起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,比赛谁叠的纸飞机飞得远,甚至是晚上一起数星星猜星座。这些看似没用的事,恰恰是孩子最珍贵的记忆。
有位妈妈说,儿子上初中后还总提起三年级暑假和妈妈一起拼了三天的乐高城堡,因为那三天里,妈妈没问过一次作业,眼里只有这块积木该放哪里。
三、让孩子愿意说,家长愿意听
教育专家李玫瑾说:“孩子的心里话,往往藏在废话里。” 可很多家长总觉得没时间听废话,却忘了暑假最不缺的就是时间。
小林的女儿暑假里迷上了养蜗牛,每天放学都要对着蜗牛说半小时废话。小林忍住这有什么意思的念头,蹲下来问:“你看这只蜗牛壳上有花纹,是不是像你画的画?”
女儿立刻打开话匣子:“它昨天爬了 10 厘米,今天好像累了…… 对了妈妈,我们班小明总欺负女生,就像蜗牛里的大坏蛋!”
原来那些关于蜗牛的废话,是孩子在练习表达;那些突然蹦出的学校琐事,才是她真正想聊的心事。
小林后来每天睡前留10分钟废话时间,什么都能聊,就是不能提学习。有天女儿突然说:“其实我数学考砸了怕你说,才故意装作不在乎。” 如果没有那些废话铺垫的信任,孩子怎会轻易袒露脆弱?
暑假里的废话时间可以很简单:
陪孩子看动画片时别总问这有什么意义,听他讲游戏攻略时别急着说浪费时间,甚至可以和他一起吐槽今天的西瓜不够甜。
这些不带教育目的的闲聊,就像往情感账户里存钱,存得越多,当你需要取钱(比如指出他的错误)时,孩子才愿意支付信任。
别老和孩子较劲了,这个暑假,试着做他们的玩伴而不是管理者。毕竟,那些一起笑过闹过的时光,才是对抗成长焦虑的最好良药,也是孩子未来回望时,心里最暖的光。
发布于:山东省鸿岳资本配资-国内股票配资-股票的杠杆交易-中国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